全国服务热线

18326681888

企业文化

《子夜》读后感

来源: 日期:2019-07-05

茅盾先生的《子夜》写出了30年代初期中国民族工业资本家们生存的困境。外有连连的战争,内有帝国主义所豢养的买办金融资本家们的打压,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,像吴荪莆这一类想以工业振兴中华的宏伟梦想只能是幻想,像肥皂泡泡一样,飞得再高,也终究逃不过破碎的命运。

吴荪莆是民族工业资本家,也是《子夜》的主人公。他机智果断抱负远大,在上海那个灯红酒绿拜金的大城市中占有一席之地。他精明强干,雄心勃勃地为自己的梦想努力。一口气吞并了八个小厂,想成为工业界领袖,他与大兴煤矿公司总经理王和莆等人创建了益中信托公司,在公债市场上狠赚一笔。但他生不逢时,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能让他施展自己的才略。双桥镇的农民暴动催毁了他在家乡经营的产业,苦心经营的丝厂面临崩溃,呕心沥血组建起来的益中公司又因为产品滞销而成为箍在身上的“湿布衫”。又在公债市场上饱受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打压。尽管面临重重困难,他仍对自己说:“不”我还是要干下去的!中国民族工业就剩下屈指可数的几项了!丝业关系中国民族的前景犹大!——只要国家像个国家,政府像个政府,中国工业一定有希望的!这是《子夜》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,尽管吴荪莆最终因为在公债市场上与赵伯韬的角逐失败而破产,他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无数的感动与钦佩。

但在欣赏吴荪莆的同时也要认识他的短处。他企图从工人身上挽回因外货倾销和军阀混战所造成企业资金流失,想吸尽工人的血汗弥补他在投机市场上所受到的损失,这些都是他对工人的剥削和压榨,他自尊心太强,太死要面子,他因无法抗拒历史的必然法则为后来失败的命运埋下伏笔。直至小说结尾,他身边所剩之人寥寥无几,他的自私,贪婪,利欲使他身边的人渐渐离开,他的悲剧结局也许是从开始就注定的。

读完全书,在了解主人公们当时在社会背景下身不由己的悲惨命运之余,不禁感叹到茅盾先生深厚的文学底蕴,把这些人物性格表现地淋漓尽致。从中得到的启发就是——个人欲望,梦想都得顺应社会的潮流,逆水行舟,是不可能成功的。

《子夜》语录:

1.不怕敌人强,只怕自己阵线发生裂痕。

2.天亮之前有一个时间是非常晴的,星也没有,月亮也没有。

3.大雷雨之前必有一个时间的平静,平静的一点风也没有。


(文/仇贝贝)

< ×

在线交流

服务热线

18326681888